資 訊
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下的工業(yè)設計產品 | FROM ZERO TO ONE
- 來 源:網絡
- 發(fā) 表 于:2020-02-10
- 作 者:設計分享
- 人 氣:16179
工業(yè)時代給人們帶來了生活的極大方便,工業(yè)設計也令我們的生活用品越來越豐富了。只要有需求就有市場,有市場就有
工業(yè)設計。今天我介紹的是關于病毒的工業(yè)設計產品。
人類在過去的發(fā)展歷史中經歷了無數次的病毒感染困擾,每一次都造成了無比慘重的傷亡。鼠疫、炭疽病、霍亂、登革熱
、肝炎病毒、狂犬病病毒、天花病毒、艾滋病毒,以及現代的埃博拉病毒、甲型流感病毒、sars冠狀病毒,其中一些已被
我們人類所消滅,還有很多是無法治愈的。人類也在每次的病毒抗戰(zhàn)中得到免疫系統(tǒng)的提升,我們的DNA組成的百分之八
就來自于病毒。
30 多年后的今天,中國正面對著嚴峻的挑戰(zhàn):新冠病毒肺炎。
舉國上下都在全力對抗疫情,修建醫(yī)院、建立隔離區(qū)、封城、封路……所有的舉措都是為了防止病毒的進一步傳播。
在這個要盡量減少人與人之間接觸,同時要保證人們基本生活運轉的特殊時期,通過無人駕駛技術驅動的很多科技產品也
派上了用場,工作在對抗疫情的前線。
從目前的應用案例來看,無人配送機器人是比較熱門的產品形態(tài)。
無人駕駛技術應對新冠病毒疫情
無人駕駛環(huán)衛(wèi)車
面臨這樣的危害人們健康的重大疫情時,環(huán)衛(wèi)工人們的處境時非常危險的。
他們要外出清掃街道、清理垃圾(特別是醫(yī)療垃圾),長時間暴露在外,增加了感染的風險。
這個時候,他們可能期待著無人駕駛的掃路機、環(huán)衛(wèi)車的出現,替代掉其在特殊時期的高危工作。
國內也有很多企業(yè)正在研發(fā)這類的科技產品,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技術不夠成熟,所以沒有形成大規(guī)模的投放。
這次疫情也許是一個契機,企業(yè)們需要加快自己的開發(fā)步伐,推動產品走向真正實用。
當然,以上只是一些比較顯而易見的例子,還有很多領域存在著我們看不到的機會,在此也無法窮盡。
這些暢想當然也不會永遠只是暢想,或許在下一次危機中,這些無人駕駛產品就真正派上了用場。
無人駕駛技術:成就生活之美
如果回溯無人駕駛技術的最初研發(fā)動機,其實更多的是軍事用途:無人戰(zhàn)機、無人坦克、無人潛艇……
民用無人駕駛技術研究受到更多人關注其實還是要感謝 2002 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(DARPA)組織的大型無人車
挑戰(zhàn)賽。這一挑戰(zhàn)賽的最初目的是實現軍事車輛的自動駕駛,沒成想后來演化成了人類出行史上的一次重大的變革。
如今,經過各大企業(yè)和相關專業(yè)人士的探索,無人駕駛技術的應用場景已經非常豐富。
前文我們所提及的在這次疫情中已經派上用場的配送機器人、消毒機器人,也得益于無人駕駛技術的長足進步。
誰也無法預見未來還會有何種天災人禍,在下一次危機到來時,我們希望無人駕駛技術能夠在其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,
更多地替代人類的工作,減輕人類面對危險處境的壓力。
無人快遞車
除了送餐和送藥服務外,送快遞也成為了抗擊疫情期間的剛需。
去年 8 月底,湖北仙桃上線了郵政智能無人投遞車,在本次疫情中,這輛車發(fā)揮出了重要作用,減少了投遞員與客戶的
近距離接觸。
該投遞車全車長約 2 米,寬約 0.8 米,高約 1.5 米,每小時最高速度達 15 公里,一次最多可以裝載 200 公斤郵件,擁
有 30 個包裹格口,縱向相鄰的小格口可通過拆卸擱板變成大容量格口,滿足不同規(guī)格郵件的投遞需求。
車體采用防水防塵的硬件設計,在不同的天氣環(huán)境中也能正常完成投遞作業(yè),并確保郵件不會受到損壞。
在配送開啟前,工作人員會對無人投遞車進行消毒,然后將需要投遞的快件放入貨倉,每一趟能夠投遞 20-30 個快遞。
目前,這輛無人投遞車的每天循環(huán) 4 趟,上下午各 2 趟,每日可以投遞近百個快遞。
因處于疫情期間,車輛和行人大大減少,所以無人投遞車的行駛環(huán)境更為簡單,效率更高。